元旦将至,新年的脚步近了。走进西位实验小学的创新学习中心,仿佛进入了巧克力工厂,调配车间、生产车间、包装车间,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,孩子们穿上围裙,戴上袖套,摇身一变,你搅拌、他测量、我剪裁,个个都是巧克力大师,他们正在紧锣密鼓的为学校的师生们设计新年巧克力礼物呢!
自从在入项课上接到竞标会邀请以来,这样的场景在12月的每一天里几乎都能看到,这是二年级的孩子们正在开展跨学科项目《迎新巧克力竞标会》的探究学习活动。孩子们在入项课Discover和Design环节通过对驱动性任务的讨论与思考,形成了自己的学习路径,驱动性问题被分解为三个可持续探究的子问题:
如何制作一款独特的巧克力?
如何制作有特色的礼盒?
怎么准备参加竞标会?
学生们为了解决问题、为了成功中标开始了持续性的探究。
大概念就是“聚合器”,巧克力形状与口味的变化、包装外形与外观的变化都让礼物有了独一无二的特征。当“变化”这个大概念贯穿三个学科,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知识融合在了一起。
自然教师重整了教材中原有的内容,把巧克力原材料作为分析物体三种状态的基础物质。第一次试做时教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大胆尝试,结果出现各种情况:不能凝固、变形、味道不佳等,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、探讨,学生开始关注到温度和变化之间的联系,建构起了对物体三态的认知,知道什么是“常温”状态,学会利用温度控制物体形态的转换。同时也发现了新的问题:要让纯巧克力由苦变甜,还需要添加配料。
数学与美术教师共同执教,不再进行长时间的知识讲授,而是让学生带来各种真实的礼物盒研究,自己寻找制作方法。学生一开始带来的礼物盒都是正方体或长方体形状的,通过观察、拆解,他们发现共有6个面及每个面的形状、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等立体图形的特点,但是大部分小组第一次画出的平面图纸都是不能制作的,因为没有留下可供粘合的部分,于是他们明白要解决实际问题不能只停留在理想的数学模型层面,要按照自己制作的巧克力来设计。图案花纹排列组合方式改变也能让礼物盒看上去更美观。
整个探究过程经历了数次发现问题→调整改进的修正。在初步掌握基本的巧克力和礼盒制作方法后,每个小组开始了最终的“大修正”——根据经验回顾最初的设想并进行修改,制作出正式的产品。课上时间不够,或者还有问题无法解决,就主动和相关学科教师预约放学后的实验室,有的学生想到带温度计来测量水温以便精确控制温度;有的学生在脱模后寻求教师协助对巧克力进行二次加工,用热熔枪把表面适当融化后添加抹茶来营造圣诞树的气氛;当探究如何让礼盒更独特时,有的发现要做出更特别的礼盒形状,面、棱的数量和形状都要发生变化;学习活动始终强调小组合作探究,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了如何合作,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合理分工,又互相帮助,一些小组成员还自发从家里带来特殊“材料”,丰富自己小组的最终成品。他们就像一群真正的科学家一样,不仅“能学”,还“会学”,永远富有探索的精神和创造的热情。
学生们自创品牌,自己布置展台,准备推介。我们还请了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设计宣传语、组织介绍内容等,虽然不是跨学科涉及的学科知识,但也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建构有所帮助。“浓浓小白圆 香甜西位园”、“吃了翘拇指 新年翘拇指”......语言虽稚嫩,却满含着童真与童趣。
12月飞速过去,终于来到孩子们翘首以盼的竞标会当天。此次出项活动还邀请到了上海市学习素养课程研究所的专家、校长、学科老师、家长以及烘培的专业人士来担任评标小组。整场竞标会由学生自己主持,共分为展示与答辩、品尝与投票以及签约与合影三个环节。
每个小组要在三分钟内从造型、口味和包装三个方面介绍制作过程和设计理念,现场回答评标小组专家提出的问题,既是对项目核心知识与技能的一次梳理,也是对孩子项目大概念理解程度的一次检测。
每个小组有15分钟的时间在自己的展台前邀请评审试吃并给自己的产品投票,这是现场最激动人心的环节,孩子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对整个项目有了更多的快乐的体会。
一式二份的合同、郑重的签字、与校长握手合影,满满的仪式感不仅使签约小组有成就感,也使所有的学生感受到项目是真实存在的。这是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人生第一张订单,它的意义巨大而深远。
特色巧克力礼盒的诞生是学生从试做、学做到创做持续探究的过程。在整个学习过程中,学生通过一次次试错的“有效失败”,最终形成学科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自主建构,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习成果,达成了对核心大概念的理解与迁移运用。
三科老师打破“各自为政”的教学,用“变化”这个大概念去统领整个学习活动,让三科成为有紧密联系的“密友”。项目开展期间课表进行了调整,每班每周都至少有一个上午或下午三科连上,给予学生充分的合作探究时间与空间。三科教师同时在场,在任何制作环节产生问题都能得到专业指导,三个学科的学习是相互的,一体的,而不是独立的、分裂的。记得有一次校长问同学:“你们刚才上的是数学课吗?”孩子们回答:“不是”。可见,孩子们在项目化学习中已经没有了分科学习的概念。
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学习支架和问题支架,学习的许多重点、难点是生自我学习当中自然产生、发现的,然后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,学生思维的碰撞去解决问题,这样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才是长久的、牢固的。
在项目化学习的课堂上,我们发现了让学习素养真实生长的可能。
现在,四个班级的中标产品已经产生了,孩子们加班加点的生产了三天,完成了合约中的所有订单。学校提取了各个小组的包装亮点:一抹西位色、一枚学校logo、一种巧克力图案的排列组合、一句新年祝福、一条温暖有爱的宣传语,将它们组合在了一起,为西位限定新年巧克力制作了独一无二的礼盒。看到这里,你是不是已经对最终成品充满了好奇?
别急,敬请再次期待迎新活动上的产品发布会,让这份浓浓的爱意继续延伸......